我国传统企业对工业设计的应用大部分停留在单一环节以及直线性的执行逻辑内,因为我们是希望快速的对形态的生产环节,需要实体的销售模式投放市场,这要求设计不能产生半点差错,不然成本会很高。
但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及人群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细分话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再受制于实体产品的生产流程,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以及产品迭代来快速适应这瞬息万变的市场,“一次线性的设计” 已经不在受用,这时成熟的工业设计体系就会发生作用。
环境设计+体验设计+设计思维+设计管理+传播设计+生产制造 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工业设计体系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合适的经济基础的代价最大可能的满足人群需求。通过设计思维运用设计师的敏感和设计方法,将人们的需求与现有生产技术以及能够带来客户价值和市场机遇的企业战略相匹配。
执行过程的四个原则:个体和互动>流程和工具、软件验证模拟(快速实体打样)>文档描述、客户协作>合作谈判、应对变化>遵循计划。
敏捷的研发出最小可行产品(MVP)并迅速将其推向市场,增加真实客户接触的频率,建立一条快速验证产品可行性的渠道,减少成本的浪费
流程原则
1. 从怀疑到确定,验证之前一切都只是概念设想。
2. 要目标,而非产出量,工作量是产出,要达到的目标才是成果。
3. 减少浪费,任何无益于成果的都应该尽量减少。
4. 共识,紧密合作使得整个团队对场景、产品、用户获得丰富的理解。
5. 不要明星、权威、独行侠,总想脱颖而出、自尊极高的人会瓦解团队的凝聚力。
6. 允许失败,对失败的允许可以滋养出一个试验的、创新的土壤。
执行原则
1. 小批量,减轻风险,只做必需的设计,避免花费精力在大量未经测试的想法上。
2. 持续探索,持续用户调研,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理解用户是如何使用产品的。
3. 走出办公大楼,尽早收集客户反馈。
4. 把你的工具具象化,用白板、便签等和团队沟通想法,彼此激发新的灵感。
5. 实干胜于分析,着手把想法做出来比在会议室中争论好坏更有价值。
6. 从交付中走出来,少谈构建什么样的产品,多提要实现什么样的业务目标。
基本框架实操
可以分为大概5个步骤:(这个步骤对后续的产品的更新迭代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1. 形成概念产品框架
2. 进行设计
3. 制作样机验证产品
4. 研究&认知
5. 批量化生产
3.1 概念产品
原则下,不是为了实现某一功能(“我们要做一款功能产品”),而是为了积极地影响客户行为(“我们希望这个产品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及解决客户某些问题)进行的市场探索。
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可能基于业务或用户产生各自的设想,对于高风险、高价值的设想我们应该优先验证。下图是一个假设表格
3.2 进行设计
设计师与非设计人员要协同创造,产出更全面、精彩的想法。并且整个团队可以形成共识,团队共识越充分,向前推进所需的文档就越少。
设计工作室(Design Studio)是一种把跨职能团队集合起来,将设计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一并展示出来的方法。过程可以先是各个成员分别构思方案,再每个人用几分钟时间向整个团队展示自己的草图,其余成员给出反馈,再两两分组迭代改善,最终产生团队的解决方案。
3.3 制作验证产品
最小可行产品。我们利用它对设想进行检验,同时又不至于在未经验证的想法上投入过多。可行性产品验证是减少浪费的一个重要方法。
有时,实现一个功能的成本非常高,为了验证想法,可以先通过验证产品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对特定的市场进行模拟验证。
3.4 研究&认知
以上介绍的三个步骤的工作都是基于设想。第四个步骤就是验证设想。工业设计的产品研究&认知是持续性的和可迭代更行的,每个sprint中都要做研究,并且不主张做代价高昂、颠覆性的研究,而是做小型研究,把结果融入到持续的产品开发流程中。建立定期的客户参与及反馈渠道是最佳实践。
04 总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在工业体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简易框架实践,而真正将其与企业敏捷产品开发迭代结合起来并非易事。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受到越来越多技术及人群文化的填补,迫切的需要企业重新衡量和完善自身的工业设计的应用方式,制造企业需要希望长期和稳定的有产品输出来赢得市场,更加需要优化自身的工业设计应用场景。通过假设进行概念生成、通过快速的验证减少过多浪费、通过研究分型进行快速的有针对性的实现产品迭代开发,才能创建一条稳定的和用户、市场反馈的通路,设计不该止步于交付的那一刻,更重要的未来在于设计流程的中的不断假设的概念验证迭代中.........